Monday, October 13, 2014

[讀書心得] "Hearing Birds Fly" & "Wild East"


Hearing Birds Fly: A Nomadic Year in Mongolia
Louisa Waugh, Little Brown Book Group(2003)

Wild East: Travels in the New Mongolia
Jill Lawless, ECW Press(2000)

最近看完了這兩本都有十年歷史的旅遊札記。 “Wild East”其實已經看了很久,2011在蒙古的時候,就已受人推薦,並拿到書。只是一直都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閱覽。隔年回到台灣寫論文、翻期刊的時候,這本不鹹不淡的小書伴隨著我,讓我時不時想到在蒙古的種種。 “Hearing Birds Fly”則是近日在圖書館找到的,也是本不重的小書。都十分適合睡前、行車、旅途中閱讀;若是想認識旅遊書、旅遊節目以外的蒙古都市和地方,也是十分推薦。
看完這兩本書,只有一個感嘆。十多年了,十幾年前的蒙古,看起來跟現在似乎仍是沒甚麼差別。

先來說說 “Wild East”。作者Jill Lawless1990晚期進入蒙古工作,職業為新聞記者。90年代的蒙古,剛脫離共產政治、進入民主。在許多方面,這裡仍是一個共產思想社會;但是嗅到自由貿易經濟商機而致富的商人,亦不在少數。做為一個外國人、又是記者,作者以西方人的眼光和感性,寫下一篇篇切合當下蒙古社會與她個人感觸的短文。這本書的每一章節主軸,是她的訪談、蒙古的傳統技藝、四季的變換等等,除了她自己的感受外,也參差了歷史常識、社會時事、經濟、傳統知識。在看她邊以感性的筆觸寫下心情外,邊能在理性的篇幅中學到對蒙古的知識,而作者很好地把這兩者融合。但是她的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她描寫心情的部分。她並不諱言討厭肥肉、不理解緩慢的公務員態度、對零下40度的低溫感到厭煩這些文化衝擊,作者很忠實地寫下自己的感想,卻也以一種幽默、半自嘲的方法,化解衝突,並讓讀者感到有趣。雖然有這麼多不適應,但是到了最後一章,作者即將坐火車離開烏蘭巴托時,寫下了這一段:
「這實在非常奇怪。當你在蒙古的時候,你總是希望你在別的地方、夢想擁有這些在蒙古得不到的東西-宮保雞丁、永遠可以用的熱水、大麥克。總是希望在其他不用一直擤鼻涕的地方、少點稜稜角角的國家。
但是,當你發現你在亮得無法睜眼的烏蘭巴托清晨,站在火車站,看著巨大的『莫斯科-蒙古』綠色柴油火車駛進月台,對著成批的蒙古人和他們龐大的行李吹響汽笛-那麼多的行李!然後,你發現你自己想要抵抗它。
至少我這麼想了。突然間我感到一股無法言喻的焦慮感,突然間想要擠過人潮、離開火車、走出車站、回到街上。再攔住一輛計程車、坐進寬敞的座位,並且請駕駛開過瀰漫塵土、泥濘的城市,回到第十二小區、第一棟、公寓四十二號。我的家。」
當然,最後還是沒那麼戲劇性;作者還是坐上火車、離開蒙古,回到她在倫敦的「家」。她這一段的描述,卻恰恰和我離開烏蘭巴托時的感受,一模一樣。雖然是這麼個擁有許多不便的國家,但還是想要留下、想著下次再來。

“Hearing Birds Fly”的作者亦是一個記者。她在21世紀初陰錯陽差地到蒙古烏蘭巴托教書,之後更是靠著朋友的朋友的關係到西蒙古的小村落Tsengel去教英文(是說她的機緣來得也太容易了吧!)。這本書主要描述了她住在Tsengel村的生活,以及到蒙古同事的鄉下家裡過年、工作的種種。這本書相較於前者,可能更容易閱讀,因為每一章節都是敘事性地、以第一人稱講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用字遣詞也相較之下更簡單易懂。我就曾在吵雜的酒吧、喝著調酒微醺的同時閱讀此書,還可以完全吸收。不過就因為她處在偏鄉、生活簡單,敘述中因此沒有帶入甚麼社會時事或歷史,較多著眼在她跟鄉下人的接觸、磨合,以及生活中有趣的事物。
稍微覺得可惜的一點,是作者竟然沒有描述她教書的過程。2012年初,在我進到Moron省的Tsagaannuur村旅遊時,同行的外國友人前去的目的之一就是教授那裡的小學學童英文一個禮拜,以及教導當地的英文教師如何教英文。在那時候聽及友人講述,就已覺得初等教育的加強在蒙古偏鄉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2012年,那裡的小朋友用的課本還需要影印、共用;那麼2003年的西蒙古,距離烏蘭巴托更遙遠的Tsengel,學校的資源、小朋友的學習環境又是怎麼樣?這點作者身為去當地教書的老師,居然沒有提到。
不過我想,這本書重要的地方,還是在作者內心的轉換過程吧。像是本來吃素,在鄉下默默自動轉換成吃肉模式;受到性騷擾的時候用蒙文辱罵對方;還有愈來愈熟稔的農牧工作。其實在看得時候,時不時想到自己。因為雖然相較於前本書,少了順便吸收常識的機會,但是由於她強烈的第一人稱筆觸,加上同是隻身女生、又喜愛蒙古鄉下,不由地感同身受。常常想著如果是我碰到這些事情,我會怎麼做。不似前書的較中立、常常抽出個人來撰寫,本書正是因為它的個人化、簡單,反而讓讀者更容易進入。


一言以蔽之,兩本都是非常棒的蒙古入門閒書。雖然沒有中文翻譯,不過兩書的英文都算是容易閱讀。如果對蒙古有興趣,想要看看非官方的蒙古介紹,順便想練習英文的,非常推薦從這兩本書入手。

Sunday, June 08, 2014

烏蘭巴托隨想

蘇哈巴托廣場

        最近敝人的大學教授和友人赴蒙古國立大學參加研討會。去了就算了,還一直上傳烏蘭巴托的種種照片,看得心好癢!好想馬上飛過去那片美麗又熟悉的國度。
不免還是小小的哀怨。本來打算五、六月就能夠想辦法找蒙古的工作、拿到蒙古簽證,就能夠飛去長住;沒想到也算是運氣好,連接著讓我先應徵到了助理工作,至少可以先搬離家,到台北自給自足。這個工作簽約只到年底,想想也好,還是先在台灣賺一些再過去。看看蒙古的匯率,從2011年的TWD:MNT=1:4020131:50,到昨天猛然一查,居然已經1:60了。明年也不知道會不會飆到1:70。如果真是這樣,還是趁現在能賺能存就多積一點吧。要在烏蘭巴托長住,生活費說實在不便宜。如果是在牧區,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夠花非常少錢;但是在首都烏蘭巴托,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口聚居,大部分日常用品都是進口,房租也十分高,加上薪水並不多(以大學畢業學歷,甚至不到台灣的22k),在烏來巴托生存真的能說是「大不易」。

由於老師去了烏蘭巴托,以一個「對蒙古全然不熟」的旅遊者角色,讓我也對於烏蘭巴托,又重新有了些界定。之前實在對烏蘭巴托太熟,很自然地想到甚麼說甚麼,卻沒意識到,對不熟悉這裡的人來說,還是應該以「旅遊清單」式、簡單易懂易記的方式介紹她。以下是目前想到的一些關於初遊烏蘭巴托的小提醒:

1. 下飛機:蒙古成吉思汗機場位在烏蘭巴托南方。若是沒有朋友接機,這裡沒有直達都市的接駁車,只有公車、計程車和旅館包車這三個選項。一般來說,我會建議若是旅館有車接駁,最好還是直接訂。雖然貴,但免去了計程車可能遇上的漫天調價。不過若真的要坐計程車,也是可以碰碰運氣。蒙古的計程車很多是無牌照的,所以若看到一輛十分普通的小轎車,也不要太害怕。公車站則是在走出機場左轉後碰到的大路上,看不到站牌,不過可以看到不少人一起站在路邊等車,就是在那裏。到烏蘭巴托的公車是22路,大概要坐40分鐘。坐公車的話,行李大包小包最好時時留意,公車上是竊盜數一數二多的地方。

2. 換錢:蒙古的幣值為蒙圖(Tugrik),目前(2014)台幣比蒙圖約為1:60。建議一到機場,可以先換小額的蒙圖,持人民幣、美金、歐元、澳幣、韓鍰、日幣均可兌換。換小額用來坐交通工具到市區,之後可以到蘇哈巴托廣場旁的Tsetseg Tuv二樓換,匯率較好。這棟建築在廣場前和平大道上的西邊,一樓為一家很大的紀念品店。

3. 都市地標:通常在烏蘭巴托最大的地標就是傍著總統府的蘇哈巴托廣場,以及國營大百貨。這兩個點均在最大條的路:和平大道上。蘇哈巴托廣場(現在聽說要改叫成吉思汗廣場了)也是觀光客必去照相的點,它的東北方就是蒙古最高學府:蒙古國立大學。

4. 購物:烏蘭巴托最大的連鎖超市叫做Nomin,在國營大百貨一樓也有,通常也是觀光客去採買日常食物的點。如果對於傳統市場有興趣,在Gandan寺、Tengis電影院附近,Ikh Toiruu路上,有離市中心最近的Bumbugur市場,是兩棟三、四層樓的建築,裡面賣應有盡有的日常用品和食品。不過如果想買傳統家具、衣飾、古物,還是建議去最大的市場Naran Tuul太陽市集,也是俗稱的黑市(Black Market)。它在市中心的東南邊,旁邊有Sunday商場,賣很多年輕人的飾品、衣服、電器。Naran Tuul也是很有名的景點之一,很多觀光客也會純粹為了逛逛而去,進場一人50T。不過去那裏絕對要非常小心隨身物品,小偷猖獗之程度非常之高。

5. :蒙古的小吃店其實很不少,當然相較於台灣來說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對歐洲人來說,已經十分完善。烏蘭巴托有很多韓式餐廳,因為韓國人很多在這裡發展,韓式餐廳和超市賣的韓式泡菜非常道地好吃。想吃蒙古餐的話,也有不少比較大的連鎖餐廳像是Modern Nomads,有英文菜單和服務;便宜一階的則是在大百貨附近、看起來也裝潢不錯的蒙古餐廳,會有英文菜單,但服務生可能不會說英文。再便宜一些的,有我比較喜歡去的Sentosa餐廳,在廣場東邊小巷子裡,是美食街式的餐廳,英文不通,不過至少菜單有圖片可以選。再來就是路邊很多寫著蒙文的家庭式餐館,賣道地的蒙古煎餅(khuushuur)、包子(buuz)跟雲吞(bansh)。蒙古的食物幾乎都包含羊肉,就算在菜單上看到「蔬菜湯」(nogoon shul)其實只是肉湯中有蔬菜。吃素或不吃羊的朋友,可以選擇近年開得愈來愈多的Loving Hut,是清海無上師系列品牌,不過至少是烏蘭巴托稀少的素食好選擇。其他想嘗鮮的也有很道地的印度餐廳Namaste,和唯一一家墨西哥餐廳。

6. 夜生活:烏蘭巴托說實在沒有甚麼光鮮的夜生活,不過因為外國人多,也是有不少bar可以選擇,再不然就是TengisUrgoo兩家電影院,或是卡拉OK了。老牌的bar像是國營百貨正南、馬戲團旁邊的Ikh Mongol,晚上不時會有樂團的表演;新興的MB+,在廣場南邊,有很大的玻璃帷幕和閃爍的招牌,它們的啤酒是目前在蒙古喝到最好喝的。其他也有不少愛爾蘭酒吧、法國餐廳兼酒吧等等。比較有特殊性的是一家叫Tse的連鎖酒吧,店裡用許多納粹相關的物品和壁畫裝飾。這類裝飾在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應該是非常難得看到,不妨去體驗一下。

7. 烏蘭巴托景點:除了上述的蘇哈巴托廣場、國營大百貨、Naran Tuul市場之外,離市區也十分近、烏蘭巴托最大的寺廟Gandan寺,也是必去的點。蒙古為藏傳佛教,佛像跟裝飾和台灣的廟大不相同。Gandan寺裡更有一尊高兩、三層樓的大佛,非常壯觀。再看看寺外的轉經桶和虔誠的信眾,坐下片刻,心靈可以平靜不少。也在市中心的Zanabazar博物館,非常值得一看。Zanabazar為蒙古第一個轉世活佛,也是非常有藝術天分的藝術家,這裡所收藏的佛教畫作和藝術品,很多都是由他製作的。Zanabazar博物館旁邊有烏蘭巴托為數不多的幾家咖啡店,對咖啡成癮的人一定是要來坐坐。另外就是在廣場南邊的Choijin Lama博物館;它本來是寺廟,後來成為博物館,擁有許多佛教壁畫和雕塑。再來就是蒙古的兩個國立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與自然史博物館。從廣場往南走遠一點,則有Bogd Khan冬宮博物館,亦有不少藝術品和壁畫收藏。再往南邊,則是Zaisan紀念碑,用以紀念蒙古和俄國的友好關係。這個紀念碑在一個小丘上,爬上到頂端可以俯瞰整個烏蘭巴托,以及烏蘭巴托的重要水源Tuul河。

8. 紀念品:紀念品店集中在廣場至大百貨的和平大道上,大大小小不下數十家。不過特別要推薦Mary & Martha這家公平交易紀念品店。這家店的主人是一對英國的夫妻,在蒙古已經住了十餘年。他們大部分的東西都是來自於西蒙古、相對貧困的哈薩克社群;東西跟別家比是相對地貴了些,但是品質也比較好。而且每項作品都會附上製作者的小照片和小卡,讓顧客知道製作來源,十分有心。要找便宜又好帶小東西的話,我之前都會去Bumbugur市場,在一樓有少少幾家的紀念品店,一個小羊毛氈蒙古包跟皮製小零錢包都只要3000T、人偶娃娃鑰匙圈也只要2000T,都是些不算太細緻的小東西,但很適合送同輩朋友。如果是要送對佛教有興趣的朋友,則可以去Gandan寺大門前的那條小丘上的街,有很多佛具專賣店,有哈達、小轉經筒、小金剛杵、藏香等等,不少選擇。

9. 注意事項:在烏蘭巴托,小偷的密度非常非常的高。或許是由於人口過於集中、貧富十分不均,工作機會相對少,因此造成小偷猖獗。在街上行走、公車上、市場,一定要注意隨身物品。雖然蒙古的小偷沒有歐洲的來得技術純熟,但是以數量壓倒性地勝利,所以被偷的機會實在不少。背背包最好側背、用手肘壓住,隨時注意身後是否有意圖不明的人跟著。能夠不要背著東西最好,把手機錢包都放在外套內口袋中。由於蒙古也有仇中的傾向,雖然說實在你一個華人走在路上他也認不出你是華人還是蒙古人,不過還是小心低調為上。最好出門不要戴眼鏡(因為蒙古人視力都蠻好的,可能是在草原的視線都看很遠)、不要成群結隊、不要大聲聊天。


       這些都是隨興想到在烏來巴托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有遺漏,待日後慢慢再補。